当前位置: 首页

对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情况
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来源: 华体会买球最新版 网  浏览字号: 2022年01月21日 09:33:03

12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情况的报告,共有18人次发言。现根据会议发言情况,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的主要意见整理如下。

出席人员普遍认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取得积极成效。大家对国务院的专项工作报告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深入开展调研,全面详实反映工作,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务实中肯的意见建议,希望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调研报告,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大家提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仍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应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拓展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的有效途径,推进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审议中,大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保持发展现代农业的历史耐心

有些出席人员提出,从我国国情实际看,推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过程,其深度、广度、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不会一蹴而就,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长期发展目标和任务,持之以恒分阶段稳步扎实推进。有些出席人员认为,用工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用城镇化消除农村贫困、用减少农民实现富裕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路径。应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减少小农户数量,发展和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通过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自愿进城落户。

二、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

有的出席组成人员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提高小农户生产组织化的重要载体,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创新创业、扶持赋能,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引领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有的出席人员建议,探索发展由国家投入、社会资本投入和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产权合作形成的混合股份合作制经济。有的出席人员提出,应总结实践经验,鼓励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公司+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方式开展联合与合作,促进农业专业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有些出席人员提出,应推动建立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民以自愿为原则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展股份合作,建立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共同体,让农民分享产业链、价值链的增值收益。

有的出席人员提出,应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鼓励和帮助小农户接受种养技术、经营管理、污染治理、法律法规等方面培训;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下大力气培养引进农业科技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才,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让种粮务农有前途、有实惠。

三、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有些出席人员认为,应从实际出发,探索土地集约利用的多样方式、多种途径,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有些出席人员提到,近几年,土地托管服务面积已超过土地流转面积,在推进规模经营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一方面,应总结有关经验,加强政策扶持,巩固和拓展现有成果;另一方面,应强化对农业生产托管合同的管理,提升托管服务规范化水平,有效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有的出席人员认为,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都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有效形式,两者是互补互促的关系,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不能相互替代。

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有些出席人员指出,小农户的农业生产具有分散性、季节性特点,同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产后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和硬件支持水平比较落后。应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和服务主体,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户需求为方向,发展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有的出席人员提出,应针对小农户急需的农产品收储、产地初加工、运输物流、网络营销等服务需求,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力度,发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确保小农户更好对接市场。有的出席人员提到,应通过搭建平台、财政补贴等方式,有效降低粮食烘干、农机维修等基本农业服务成本,切实保障农民收入。有的出席人员提出,应支持农民合作社发挥平台作用,与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公司等用人单位对接,让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农民参加农业组织化生产。

五、强化政策扶持

有的出席人员提出,应在国内农产品价格和WTO协议框架双重制约下,加快完善农业补贴政策,通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和农业人才等方面投入,将政策支持重点从“黄箱”转为“绿箱”,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些出席人员提出,应针对农业各门类特点和各生产环节,提高涉农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各地实际,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形成政策合力。(1)对粮食、生猪、糖、棉花等关系国计民生且需求弹性较小的农产品,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采取保护和激励政策,稳妥做好市场调控。(2)对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保护农业资源环境的小农户给予合理补偿,鼓励小农户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耕地草原森林湖泊的休养生息,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

有的出席人员提到,农业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仍是制约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短板,应大力引导金融机构向农村下沉,适应小农户生产需要,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切实解决小农户融资难问题。有的出席人员提到,应调整涉农贷款的统计口径,客观反映实际情况,把金融支农落到实处。

编 辑: 丁显阳
责 编: 于 浩

相关文章

Baidu
map